多种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汇聚智慧传播中国声音——首届“翻译与文明互鉴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二外召开
发布日期: 2024-05-28 访问次数:


为积极推动构建翻译事业发展新格局,发挥翻译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核心作用,进一步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及国际影响力,5月25日,在纪念建校六十周年之际,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北京市翻译协会共同举办首届“翻译与文明互鉴”国际学术研讨会。中国翻译协会前常务副会长陈明明、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、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爱玲、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委员会主席何中军、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范大祺、美国坦普尔大学荣休教授劳伦斯·韦努蒂(线上)等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出席会议。国内外高校、科研单位、翻译行业及政府部门、新闻媒体的专家、学者、学生等近300人参加会议。研讨会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常委、副院长程维主持。

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常宇致辞

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常宇在开幕式致辞中,向远道而来的学者、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。他强调,翻译是文明互鉴的基石,也是国际社会理解当代中国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桥梁。随着新时代国际传播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入推进,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翻译能力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。自1964年建校以来,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始终坚守初心,致力于培养中外人文交流人才,推动促进对外交流工作。学校积极倡导基于“一手资料”翻译和在对象国实际开展调查基础上的区域国别研究,并努力建设一流翻译平台和队伍,积极参与党和国家重大翻译任务,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。

中国翻译协会前常务副会长陈明明发言

北京外国语大学日籍专家、日本岩波书店原总编辑马场公彦(Kimihiko Baba)发言

上午主旨演讲环节,中国翻译协会前常务副会长陈明明以“中国特色文化概念的定义和翻译”为题,以“文明”的定义及其英文表述为切入点,深入剖析了文明在中国的重要地位,并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“文明”概念英译等为例,详细阐述了文明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方法,以及如何确保翻译的准确性,确保更有效地传播中国声音。北京外国语大学日籍专家、日本岩波书店原总编辑马场公彦围绕“近现代日本翻译中文书的历史和特点”,梳理分析了中日两国在知识交流领域存在的不平衡现象,深入探讨了中国相关译作所展现出的倾向性与独特特征,以及当前中日之间知识交流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。

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爱玲发言

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、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、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翻译室原主任彭天洋发言

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爱玲教授聚焦“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进程中的中译外人才培养”,指出在新时代新文科的背景下,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、核心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。面对新技术、大数据、大语言模型及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,亟需对翻译人才数字素养的提升给予充分重视,深化学生对翻译技术及数字技能的创造性理解、掌握和应用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彭天洋教授“中国特色话语国际传播的非线性、外部性和条件性——从‘新质’的英译说起”的主旨发言,深入剖析了中国特色话语在国际传播中的独特性与复杂性。强调在推动中国特色国际话语的生产、传播与批评时,必须超越仅就话语本身的讨论,聚焦具体案例在特定条件下的真实表现,切实提升中国特色话语国际传播的效果和质量。

著名汉学家、波恩大学终身教授、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沃尔夫冈 • 顾彬(Wolfgang Kubin)发言

著名汉学家、德国波恩大学终身教授顾彬以“语言,概念与文明——略谈文化和翻译的关系”为题,深刻剖析了文明翻译概念与相关周围环境的紧密关系,通过对不同国家“文明”深层次内涵的阐释,揭示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及特色,强调译者要深入领悟原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,以精准传达给目标语言读者。他通过对比不同语言间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,展现了翻译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,并倡导进行立体化的翻译实践,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各国文化精髓。

    图1-12分别为: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范大祺作“以忠实精准贴切的党政文献日译讲好中国故事”报告;中国网阿拉伯语外籍专家Hosam Elmaghrabi(侯萨穆,埃及)作“翻译、媒体以及交际的目的”报告;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、“杰出青年学者”Alexis Lavis (杨一心,法国)作“The History of French translations and translators of the Chinese Classics (中国经典法国翻译史与翻译家)”报告;人民网阿拉伯语外籍专家Faiza Kab(法依萨,阿尔及利亚)作“鲁迅作品翻译及其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与影响”报告;哥伦比亚记者、译者 Cesar Santos(塞萨尔 • 桑托斯,哥伦比亚)作“为什么老外不懂(¿Por qué los extranjeros no entienden)”报告;中国外文局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译审、“外宣微记”主笔刘强作“China Not Lost in Translation”报告;《射雕英雄传》《神雕侠侣》英文版译者张菁(中国香港)作“视觉想象:金庸《射雕》三部曲英译的思路与思考”报告;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邢玉堂作“对外翻译中的受众意识”报告;美国坦普尔大学荣休教授,美国著名学者、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Lawrence Venuti(劳伦斯 • 韦努蒂,美国)作“译者和人工智能:解释的算法”报告;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李霞作“‘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’的使命和未来”报告;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委员会主席何中军作“智能翻译与产业实践”报告;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助理教授Alaa Mamdouh Akef(高山,埃及)作“ChatGPT辅助汉阿翻译教学探索”报告。

研讨会下午设置了三个平行论坛。“中国经典与世界”论坛系统讨论中国哲学、文学等经典著作的海外翻译、诠释与传播情况,探究经典作品翻译对于学术思想交流与文明互鉴的深远意义。“翻译与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”论坛立足大国外交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实际需求,深入探讨如何高效译介中国思想理论、道路制度、政策主张,促进国际社会更加全面、深入地理解新时代的中国。“人工智能与翻译的未来”论坛聚焦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对翻译领域带来的新挑战,探讨现代科技与翻译行业的深度融合路径,思考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中国翻译事业高质量发展,以助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翻译人才。

      

研讨会合影

 

         

我校师生承担同声传译工作

首届“翻译与文明互鉴”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国内外翻译界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,也为推动新时代翻译事业发展和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。高水平翻译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,学校将继续发挥外语人才培养优势,进一步凸显中外人文交流特色,通过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,为推动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对话,促进世界各国心灵相通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。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